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查干湖是我国知名的淡水湖之一,渔产丰富,渔业发达。眼下,正是鱼肥水美之时,查干湖也迎来了秋季捕鱼的高峰。渔工们今天的收成怎么样?秋捕和冬捕又有哪些区别?
捕鱼队清晨作业
大网合拢满载而归
在吉林松原的查干湖畔,今天四点就开始作业的捕鱼队已经满载而归,这一网就打出了五万斤的活鱼。
一提到查干湖,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查干湖的冬捕,但其实查干湖一年四季都捕鱼,其他季节和冬捕相比最大的不同,就在于它是明着来,能看得见水,因此也叫明水捕鱼。相比于冬天需要在冰下走网,马拉绞盘,明水作业要容易得多。渔工们将两千米的大网下入水中,通过渔船带动渔网两侧不断前进,对鱼群进行合围。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几个小时,接着渔工们会缓缓收紧渔网,这时候一条条大鱼会腾空而起,跃出水面,这正是丰收时节的热闹景象。
资源丰富
鱼类超60种
在这片水域都能捕捞出哪些鱼?这条就是查干湖最出名的胖头鱼;这是大白鱼,当地渔民也叫它翘嘴儿。这条鱼鳞层次分明的是草鱼,也是水煮鱼的常见食材。嘴角有胡须的是鲤鱼,它和草鱼长得有点像。这条鱼叫鳌花鱼,是松花江流域著名的“三花一岛”之一。这条体型很扁的鱼叫鳊鱼,我们熟知的武昌鱼就是鳊鱼的一种。
其实,我们排列这些鱼也是有讲究的,上面这三条鱼属于中上层鱼,活动在查干湖水域的上层,也是在这个区域觅食;下面这三条属于中下层鱼,活动在查干湖的底层,也是在湖底觅食。它们有的吃浮游生物,有的吃水底的水草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水养鱼,以鱼净水。目前,查干湖的鱼类已经超过了60种,正是丰富的鱼类资源,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态净化系统。
渔把头带队
传承千年捕鱼文化
如今,查干湖的水域面积达到了500平方公里,这大约相当于7万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。因此,找鱼群的活儿,只能交给当地的渔把头来完成。渔把头是每支捕鱼队的带头人,常年积累的经验让他们可以通过温度和风向来判断鱼群的位置。
现在每天有两支捕鱼队在查干湖上作业,他们之间既是合作的关系,当然也有着相互的较量和比拼。但无论如何,他们都是丰收时节最开心的人。
距离这里20公里远的鱼苗场看一看,这里每年可以培育1000万尾鱼苗,再过几天时间,这些鱼苗将会投入查干湖中。同时,这里每年还会有近50天的禁渔期,定量捕捞,科学投放,正是查干湖年年有鱼、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。
查干湖的捕鱼文化已经传承千年,传承的不仅仅是捕鱼的方式,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。我们也希望这样的生态理念,这样的热闹场面,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丰收时节的幸福和喜悦。